
在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后不久,美国对俄罗斯实施了严厉的经济制裁,这对俄罗斯经济造成了严重冲击。2022年,俄罗斯的财富至少蒸发了上千亿美元,国内GDP也缩水了2.2%,一度让俄罗斯经济接近崩溃。
不过,俄罗斯的经济结构与中国不同。俄罗斯的资源大部分是自给自足,外贸依赖程度较低,而且它的经济全球化程度也远低于中国。因此,尽管俄罗斯遭遇美国的封锁,中国却不必过于担心类似的局面。
中国面临的最大问题是,大量的物资依赖进口。尤其是能源、铁矿、铜矿和粮食等大宗商品。统计数据显示,中国的能源进口依赖度已经超过了75%,铁矿石的进口依存度也超过80%。更为严峻的是,在铜矿方面,由于国内储量有限且品质较低,中国企业对外依赖程度极高,2024年预计将达到94%。此外,中国还大量依赖进口美国的大豆,这不仅是日常生活中的食品需求,也涉及到许多相关产业的生产原料。
展开剩余73%可以看出,中国在多个领域的资源供应确实高度依赖进口。若美国真的对中国实施全面制裁,可能会对中国的生产和居民生活带来很大的影响,这也是中美贸易摩擦引发的社会不满的原因之一。
然而,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无法自给自足。中国之所以选择进口,更多是因为经济上的考虑。以石油为例,中东地区的开采成本非常低,即使将运输、提炼和关税等费用算上,进口石油的价格仍然低于国内石油的成本。因此,在和平时期,中国选择从中东等地进口石油更具成本优势。
但一旦进入战时状态,情况就会发生根本性变化。中国可能会失去选择的余地,即便不愿意选择国内石油,也只能选择国产。并且,战时中国的经济准则将是“一切为了打仗”,即使这意味着牺牲居民生活质量和社会生产秩序,也将毫不犹豫地推行物资自给自足。
另外,从军事角度来看,美国虽然拥有强大的海上力量,但要全面封锁中国的能源供应并非易事。中国拥有14个陆地邻国,这为中国提供了丰富的陆上运输通道。尤其是与中国接壤的俄罗斯和中亚地区,都是能源丰富的地区,中国完全可以通过这些陆路通道避开美国的海上封锁。
例如,中国大部分进口能源来自中东,通常通过印度洋、马六甲海峡等海路进入中国。虽然美国若在印度洋部署舰队,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切断部分海上运输线,但中国仍能通过与俄罗斯和中亚地区的陆路连接,保证能源供应。
尽管美国海军目前在全球海军力量中领先,但中国在近海作战的优势逐渐增强。中国海军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海上力量,并且在许多前沿技术上超过了美国,例如超高音速武器、智能无人作战等领域。美国即便在海上拥有强大优势,也未必能轻易封锁中国。
因此,即便面对潜在的封锁,中国也并非没有应对之策。
发布于:天津市